健康科普 | 中药界的“孪生兄弟”,看看您认识多少
2025-01-23中医肿瘤治疗中心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娱乐圈里长相相似的明星非常多,有时候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比如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张一山和著名男演员夏雨。其实,不仅娱乐圈有长相相似的明星,中药界也有名字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的中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第一对:半枝莲VS半边莲
看到这“一对”中药,对于很多记性不太好的朋友,可能会出现“马冬梅,马什么梅?马冬梅,什么冬梅?”类的困扰。虽然它俩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功效还是有所区别的。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功擅清热解毒,化瘀利尿,多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半边莲:味辛,性平,归心、小肠、肺经,功擅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多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鉴别要点:半枝莲偏于清热解毒、化瘀血,而半边莲更偏于利尿消肿。
第二对:白芍VS赤芍
白芍和赤芍是一对来自芍药科的“双胞胎”,可它们在药性和应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功擅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擅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用于温毒发斑,吐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
鉴别要点:白芍偏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适用于虚证患者;赤芍偏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适用于实证患者。
第三对:北沙参VS南沙参
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两个药名,是不是会天真地认为,北沙参就是北方的沙参,南沙参就是南方的沙参,也就是地域区别啦!不对哦,北沙参和南沙参可是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二者都有滋阴的功效,但还是有所区别的。
北沙参: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擅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南沙参:性味微苦,凉,归肺、肝经,功擅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鉴别要点:北沙参偏于养阴,南沙参兼能祛痰
第四对:五味子VS五倍子
一看到这对中药都是“子”,很多朋友估计会觉得它俩都是果实,但是五倍子是一种植物,而五味子的确是一种植物的果实,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俩的功效区别吧。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擅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擅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自汗盗汗,便血痔血等。
鉴别要点:五味子能涩能补,五倍子专收敛。
第五对:茯苓VS土茯苓
有朋友看到这两味药可能会想“都叫茯苓,想必是一家人,功效应该都差不多哦!”。错,茯苓和土茯苓可是分别来自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长相、功效可不一样嘞!来让咱们一起看看吧。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擅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等症。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擅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淋热淋,带下痈肿等症。
鉴别要点:茯苓偏于利水渗湿兼健脾,土茯苓偏于解毒(注:切勿将土茯苓当茯苓使用,土茯苓过量是会产生肝毒性的哦!)
中药界的“孪生兄弟”很多,虽然名字长得像,但功效可能大不相同。在此郑重提醒,中药切不可胡乱服用,一定要在正规医院以及正规中医师的指导及建议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