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开展2025年二季度第五期核医学新技术推介讲座
2025-04-11核医学科
为深化跨学科协作,探讨核医学检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4月10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与血液肿瘤科联合开展2025年二季度第五期核医学新技术推介会及科研交流讲座。
核医学科杨媛媛医师分享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18F-FDG PET/MRI多模态分子成像的早期预测》,癌症预后取决于肿瘤控制和治疗毒性管理,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尤为关键。其虽对血液肿瘤有效,但可能引发可逆性心功能障碍,进展为不可逆心衰。18F-FDG心脏PET/MRI可早期捕捉心肌代谢及炎症变化,预警亚临床损伤,为干预争取时机。本项目拟联合多模态影像与临床指标,动态追踪DLBCL患者化疗心脏毒性演变,建立风险分层模型,实现毒性早期识别,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整体预后。该项目在科研领域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为血液肿瘤中心的医师们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新思路。
核医学科陈晓良主任作《核医学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的讲座,重点讲解PET/MR的的技术优势与应用突破,PET/MR多模态融合,辐射剂量低,软组织分辨率高;在血液疾病(淋巴瘤、骨髓瘤、脑胶质瘤等)诊断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享最新文献与案例,促进双方对肿瘤、血液疾病及罕见病诊断技术的理解,推动精准医疗实践。
讲座结束,血液肿瘤中心刘耀主任及各位医师对心脏磁共振与心肌显像的优劣点、有心脏支架能否做磁共振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18F-FDG PET/MRI多模态分子成像的早期预测》该科研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双方一致同意两科室将深化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共同提升我院在肿瘤及血液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