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内科专家团队主编的《肿瘤心脏病学心电病例集》新书成功发布

2025-08-15普通内科

2025年7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主编单位的《肿瘤心脏病学心电病例集》新书成功发布。本书由著名专家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彤、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旭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玲领衔编撰,汇聚全国51位权威专家智慧,填补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心电病例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医院心电团队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张懿钟婷婷王伟等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新书亮点:破解肿瘤心脏病学心电诊疗难题

肿瘤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问题也日益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大挑战。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的广泛应用,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与此同时,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乃至放疗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损害也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应运而生,该学科致力于探索肿瘤治疗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复杂关联,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在抗击肿瘤的同时守护患者的心脏安全。

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表现形式多样,轻则表现为无症状性心电图异常,重则进展为致命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简便且经济的心脏功能监测工具,在肿瘤心脏病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具有异质性和动态性-从QT间期延长、ST-T改变到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其表现因药物种类、剂量及患者个体差异而不同。如何早期识别这些心电图异常,区分其临床意义,并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是肿瘤科与心内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

本书结合38个肿瘤心脏病学临床病例,突出心电图改变在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早期识别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系统梳理了肿瘤心脏病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要点。本书旨在为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医生,以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提供一部实用的临床参考专著。

本书通过丰富的心电图图谱,直观展示了不同类型心脏毒性的心电图特征。此外,本书还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探讨了心脏毒性的预防、监测和管理策略,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多位肿瘤学、心脏病学领域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他们对本书的内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肿瘤心脏病学心电病例集》的出版,是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希望本书能为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抗肿瘤治疗中的心脏毒性问题,最终造福广大肿瘤患者。未来,我院心电团队将持续更新病例资源,携手临床医生共同守护肿瘤患者“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