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实验室开展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科研合作
2019-09-25肿瘤学实验室
肿瘤学实验室开展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科研合作
肿瘤会通过血液循环将“种子CTC”(循环肿瘤细胞)播散到全身各处,并在新的部位停留、生长,导致肿瘤的转移复发。肿瘤患者血液中的CTC数量极少,但通过它们能技师了解肿瘤的转移复发潜能。
什么患者适合做CTC分型检测
CTC分型检测适用于所有实体肿瘤患者,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
为什么要进行CTC分型检测
大量研究表明,CTC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外周血中,既有单个存在(单细胞CTC)、也有聚集成团(CTM,Circulating Tumor Microemboli)。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变(EMT,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故CTC存在不同细胞类型,包括上皮细胞表型、间质细胞表型和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混合表型等。其中,间质细胞表型CTC和CTM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
因此,在肿瘤治疗过程中,CTC检测不应局限于CTC数量变化,CTM、CTC型别变化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更能有效地反映患者的疗效及疾病状况,从而有效地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
CTC分型检测有什么作用
1) 提早发现肿瘤转移复发趋势
传统手段影像检查(如CT、超声)只能发现已经转移复发的肿瘤,而CTC分型检测可以在“种子”尚未萌芽时(通常比影像检查早2-6个月)预警肿瘤的转移复发趋势,为患者争得治疗先机。
2)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每个疗程结束后,传统影像检查只能通过肿瘤的大小评价治疗效果,当明确肿瘤变大时已成事实。而CTC是体现肿瘤变化非常灵敏的“晴雨表”,能第一时间了解治疗是否有效,降低患者使用无效药物的风险。
3)时刻保障“对症下药”
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也应该让同一患者干呢就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术后患者可使用手术切除的样本进行基因检测,但随着时间推移,肿瘤可能发生变化。分析CTC基因信息能反映肿瘤当前的真实状况,据此实施个体化治疗、保障疗效最优化。
开展科研合作情况说明
临床科室在开展CTCs分型检测的基础上,可与实验室联系,选择一种靶向药物基因探针用于临床科研和用药指导。目前实验室可供选择的科研探针如下:
探针一:VEGFR-2(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2)
针对阿帕替尼、阿西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帕唑帕尼、布立尼布、舒尼替尼、西地尼布、Linifanib、Vandetanib、Lenvatinib、Cabozantinib、Tivozanib、Nintedanib等靶向药物。
适用癌种:肺癌、胃癌、肾癌、肝癌、甲状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
探针二:AR-V7(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适用癌种:前列腺癌。
探针三: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
针对靶向抗体药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帕姆单抗和Niviluma(商品名Opdivo)纳武单抗及免疫治疗药物。
适用癌种: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胶质瘤、胃癌、结肠癌、卵巢癌。
探针四: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α)
针对放疗缺氧状态下的乏氧细胞放疗增敏的关键靶点。
适用癌种:所有癌种。
探针五: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针对绝经后E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转移性疾病初始内分泌治疗的靶向药物Palbociclib(帕博西尼)
适用癌种:乳腺癌。
探针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
针对监测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适用癌种:所有癌种。
以上基因探针集合CTCs分型,可以更全面监测患者的复发转移、同时评估靶向药物基因在CTC上的表达情况,更好地为评估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欢迎感兴趣的科室和老师与肿瘤学实验室联系,共同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
联系人:林昌海 周娜
联系电话:65079394
2019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