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资讯详细

2025年第三届两江胸科论坛暨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肺癌、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渝举办

2025-09-20胸部肿瘤中心

9月20日上午,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2025年第三届两江胸科论坛暨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肺癌、食管癌防治专委会年会在渝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创新、开放、协作、共享”为核心主题,聚焦提升我国肺癌与食管癌综合诊疗水平、探索胸外科医学前沿动态两大核心目标,全力助推全国胸部肿瘤医学领域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发展趋势与临床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

合影

该会议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幸华杰主持。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幸华杰主持会议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志强发表致辞。他首先对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明确本次大会核心目标——搭建医学前沿技术成果的交流平台,共探行业热点趋势。

王志强副院长指出,希望通过多元化形式,全面展示胸外科肿瘤防控、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与会者深化学习、切磋技艺,凝聚行业力量为胸部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他着重强调,需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高效共享,加速推进胸部肿瘤防治共同体建设,最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先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致辞中,王志强副院长还介绍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实践与成效:医院始终深耕肿瘤防治事业,积极推行“一网一链”建设及“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而胸外科在整体肿瘤防治体系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他透露,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搬迁至金凤新院区,并简要介绍了新院区在诊疗配套、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为后续更好地服务患者、推进肿瘤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最后,王志强副院长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期待它成为激励发展、创新思维、促进知识交流、推动区域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志强致辞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江跃全教授在会上表示,本次大会肩负着三大重要使命:推动胸部肿瘤防治共同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高效共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江跃全教授介绍,本次大会荣幸邀请到国内胸外科、内科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各位专家将围绕胸外科前沿热点与最新进展,针对肺癌、食管癌的诊疗理论创新与外科手术技术突破展开深度探讨与经验交流。他坚信,这场学术盛宴将为所有参会者提供汲取专业知识、拓展学术视野的宝贵契机,更能进一步增进行业友谊、强化协作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胸部肿瘤防治事业蓬勃发展。

针对当前外地医疗机构纷纷布局重庆的行业现状,江跃全教授特别强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更需坚定本土医疗自信,而本次大会的交流研讨,正是我们夯实技术实力、明晰发展方向的关键一环”。最后,他向所有参会者致以感谢,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江跃全致辞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郑晓东在大会致辞中,首先向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胸外科肿瘤相关专委会的成立,不仅能切实造福地方百姓,更搭建起一个专业平台——为从事胸外科肿瘤领域的同道们,提供了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切磋技艺与展示学术成果的宝贵机会。

郑晓东秘书长提到,在胸外科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下,无论是基础研究成果,还是临床创新技术,都需要通过更多优质平台进行展示,并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而本次大会正是重要的交流契机。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郑晓东致辞

会场学术精彩分享部分

第一环节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戴纪刚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丹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申林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冰教授担任主持。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戴纪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丹担任主持

 重庆大学姚陈果教授以“脉冲电场与等离子体消融肺癌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脉冲电场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脉冲电场消融的临床应用,描绘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重庆大学姚陈果教授作“脉冲电场与等离子体消融肺癌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分享

重庆大学吴伟教授以“智能碳点基仿生脂质体用于急性肺损伤靶向诊疗的研究”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探点的研究背景,优势与局限性,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吴伟教授作“智能碳点基仿生脂质体用于急性肺损伤靶向诊疗的研究”分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涛教授以“我国肺移植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题,介绍了肺移植的发展历程与临床实践,对肺移植技术的挑战与突破提出了深远的思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涛教授作“我国肺移植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享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冰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申林担任主持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军龙教授以“数字医学在胸外科的应用”为题,介绍了数字医学的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着重强调了数字医学在胸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辅助与指导作用。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军龙教授作“数字医学在胸外科的应用”分享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郭伟教授以“血管透视+血供预警:荧光成像技术重构Mie术中消化道重建安全边界”为题,讲述结合临床实际,利用血管透视技术对胃网膜的血供进行评估,重建安全合适的消化道,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郭伟教授作“血管透视+血供预警:荧光成像技术重构Mie术中消化道重建安全边界”分享

重庆市人民医院马铮教授以“心脏病患者胸外科围术期管理进展”为题,强调心血管疾病在胸外科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围术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见解。

 

重庆市人民医院马铮教授作“心脏病患者胸外科围术期管理进展”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康世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洪斌教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周定明教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徐洪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第二环节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焕文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代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诚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欧涛教授担任主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焕文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代蓉教授主持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权兴教授以“基于AI三维重建的肺磨玻璃结节术中精准定位微创手术技术”为题,介绍三维重建的技术流程,分析三维重建在肺结节手术的优势,表明三维重建在肺结节手术,尤其是肺结节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权兴教授作“基于AI三维重建的肺磨玻璃结节术中精准定位微创手术技术”分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睿教授以“SCLC免疫联合化疗围手术治疗单中心经验附病例分享”为题,介绍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对比中心数据显示外科手术延长患者生存期更显著,同时分享团队相关临床研究、治疗方案思考,并展示新辅助治疗后手术视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睿教授作“SCLC免疫联合化疗围手术治疗单中心经验附病例分享”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罗富超教授以“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中叶肺段切除术”为题,介绍肺段间平面定位方法,使用三维重建与红外荧光技术辅助中叶肺段成像,具有良好的手术辅助效果。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罗富超教授作“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中叶肺段切除术”分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诚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欧涛教授主持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滕飞教授以“肺癌日间手术的管理与应用”为题,介绍肺癌日间手术的流程,突出日间手术对于肺癌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降低治疗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滕飞教授作“肺癌日间手术的管理与应用”分享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幸华杰教授以“食管癌手术与血糖代谢”为题,引出食管癌手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强调在食管癌术后,对血糖代谢的监控不容忽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幸华杰教授作“食管癌手术与血糖代谢”分享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张正富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刘兴元教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傅奎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志强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展现胸外科肿瘤领域的发展成果,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与服务能力,凝聚行业力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他呼吁全体同仁携手共进,着力提升重庆市肺癌、食管癌的综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肿瘤诊疗行为,积极推动全市胸部肿瘤医学事业实现全面发展,以更扎实的学科实力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志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