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筛查癌症该不该做?这篇文章说全了......

2019-06-14宣教部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不断重视,很多人每年体检的时候,会将肿瘤标志物筛查列入项目名单中。



不过,有些人说肿瘤标志物不准,不用查;有些人说肿瘤标志物对于反映是否患癌很有用,一定要查一下才放心。作为检测癌症的一项重要指标,肿瘤标志物到底有用吗?该不该检查?胖熊整理了相关肿瘤标志物方面的知识,也许能解决你的某些困惑。



吴立翔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重庆市医院协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协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系统肿瘤委员会检验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委员会检验分会委员等20余项任职。国家级、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重庆市等级医院评审专家,重庆市检验科质控专家组专家。多次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医学科技成果奖。




喻垚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检验工作8年多。近五年,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参研项目3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文章10余篇;荣获2016年重庆市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三等奖,2018年川渝检验青年人才奖,2018年重庆市川渝检验青年论文奖和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协会优秀论文奖。


我们都知道,肿瘤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其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通常大多数肿瘤在早、中期无症状,有临床症状而来就诊者,或肿瘤太大,无法切除,或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临床肿瘤防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一系列比较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也就陆续被应用于临床。比如,我国70年代以后在上海等地,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检出不少肝癌特别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时手术切除的机会。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s)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对其进行定量定性测定,可为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的类型、肿瘤发展阶段、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实验依据。



肿瘤标志物可用在哪些方面?


1.肿瘤的辅助诊断和鉴别;

2.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

3.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4.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不同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同癌症?


目前人类发现的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很多,有明确临床意义的有近百种。根据肿瘤标志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可将其分为以下7类:

01  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许多蛋白质仅仅在胚胎期分泌,出生后这些蛋白就停止产生。当肿瘤发生时,又重新合成和分泌胚胎期所特有的蛋白质,因此被称为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肝癌、精原细胞癌。

胚胎抗原(CEA)—大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



02  糖原类肿瘤标志物

当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生变异,形成一种和正常细胞不同的特殊抗原,可以用单克隆技术检测这些抗原。这些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称为糖类抗原(CA)。

CA125—卵巢癌,但不宜用作卵巢癌的筛查,也无早期诊断价值。

CA15-3—乳腺癌、卵巢癌。

CA19-9—胰腺癌、肝癌、胃肠道癌。

CA72-4—胃肠道癌、胰腺癌、卵巢癌。


03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当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发生癌变时,就会导致所分泌的激素量发生异常;或正常情况下不能生成激素的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所产生的激素,或者是能分泌激素的细胞癌变后,分泌出的是其它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激素。

降钙素(CT)—甲状腺样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胚胎性癌、绒毛膜癌、非精原细胞癌。


04  受体类肿瘤标志物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能把识别和接收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EGFR)—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


05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最早发现,种类多,特异性稍差。

β2-微球蛋白(β2-MG)—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

铁蛋白(SF)—肝癌、肺癌、白血病、乳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肠癌、胰腺癌。

组织多肽抗原(TPA)—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消化道肿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鼻咽癌。


06  酶类肿瘤标志物

存在广泛,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和预后监测。

碱性磷酸酶(ALP)—肝癌、骨癌、白血病、肉瘤。

乳酸脱氢酶(LDH)—肝癌、淋巴瘤、白血病、卵巢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类癌、黑色素瘤、胰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癌。

α-L-岩藻糖苷酶(AFU)—原发性肝癌。


07  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由于各种致癌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

Ras癌基因—胰腺癌、肺癌、大肠癌、卵巢癌、甲状腺癌、肝癌、精原细胞癌、肾癌。

Her-2/neu(erbB2)癌基因—乳腺癌、胃癌、卵巢癌。

Rb抑癌基因—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膀胱癌、乳腺癌、肺癌。

P53抑癌基因—家族性Li-FraumenI综合征、结肠癌、膀胱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与相关肿瘤并非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只能说这种指标的升高较有可能提示有某种癌症的存在,它们并非完全特异,彼此之间有交叉,其他类型癌症也可能伴随这些标志物的增高,具体意义要结合临床分析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癌症的确诊,需要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X光检测、CT检测、B超检测以及病理诊断等综合手段,才能作出定论。

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绝对特异性产物,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存在假阳性可能。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检测到癌细胞是两回事,不一定表明明患癌,也可能是某些良性疾病或药物等原因引起。

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很多,如:某些良性的炎症性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升高,有良性肝脏疾病时,AFP、CA19-9、CEA 和TPA 及肾功能衰竭的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在卵巢良性、交界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亦可有CA125升高;

某些溃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CA50升高的现象;

输血、铁剂治疗,再障、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感染性疾病等都会出现Ft升高的现象;

同样,CA19-9升高也不要着急诊断为癌症,在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囊炎、肝炎、肝硬化等一些消化道炎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某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AFP、CA125、HCG会升高,月经时CA125也会升高;

另外,约三分之一的吸烟人群的CEA会升高;检查前的饮食、药物等也会有影响;

还有,由于抽血或机器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如溶血会导致NSE升高。

当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先不要惊慌。首先考虑复查,若复查结果仍为阳性,查看该结果升高的程度。倘若轻度升高,如无明显的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块,可定期复查观察有无持续升高,如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排癌筛查;若升高程度较明显,或联合的多项目均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需要尽快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另外,由于不同医院检验科仪器、试剂各不相同,参考值可能不同,因此,不能随意比较不同医院测量值的高低。



肿瘤标志物正常可以排除癌症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由于某些肿瘤并不分泌相关蛋白,或由于某些肿瘤组织血液循环差等因素,其所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等情况,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检测出现“假阴性”。

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对应的相关肿瘤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无法达到100%。比如,有学者对肺部常规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CEA、CA125、CA15-3、CA19-9、CYFRA21-1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4%/94%,48%/85%,51%/96%,25%/96%,55%/91%。

再比如,AFP主要是用于发现肝癌,但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AFP都呈阳性,早期肝细胞肝癌,AFP的阴性率可达40%,一些高分化的小肝细胞肝癌,AFP阴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时,首先说明患相关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有家族史、癌前病变或有症状,仍需定期复查,并结合其他检查。

总之,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增高,也不是一有增高就是癌症,具体情况一定要与临床结合才能确定。合理应用、适时监测,才是临床上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正确方式。



既然肿瘤标志物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可以不做肿瘤标志物检测吗?


虽然说肿瘤标志物没有那么准确,但它还是可以帮助医生对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肿瘤标志物检测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但建议癌症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如:

1.45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2.具有肿瘤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例如一个家庭中的父母或祖父母患过癌症。

3.长期患有某些炎症性疾病的人群,如曾有乙肝或者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史,长期患慢性胃溃疡等。对于由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做1次AFP和肝脏B超,以便早期发现癌变。

4.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工作环境污染严重。

5.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大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由于大部分单项肿瘤标志物敏感性或特异性偏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可经科学分析、严格筛选后合理选择2~3项能互补应用的TM进行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肿瘤类型首选指标辅助指标
结直肠癌CEA,CA24-2CA19-9
胰腺癌CA19-9CEA,CA24-2
胃癌TCA72-4CEA,CA19-9
食管癌CEACA19-9,SCC
肝癌AFPAFU,CEA,CA19-9,HCG
胆管/胆囊癌CA19-9CEA,CA24-2
乳腺癌HER2,CA15-3CEA,CA125
宫颈癌SCCCEA,CA125
绒毛膜癌HCG/
小细胞肺癌NSE,ProGRP/
非小细胞肺癌CYFRA21-1CEA,CA125
生殖细胞癌AFP,HCGSCC
前列腺癌tPSA,fPSA/
膀胱癌TPA,CEA,CA19-9CYFRA21-1
甲状腺癌TgCEA
甲状腺髓样癌降钙素CEA
恶性黑色素瘤钙结合蛋白S100/
垂体瘤HCH/


1978年首次提出“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其发展大致经历4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开创期,1847年发现本周蛋白并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1928年起,发现许多激素、酶、同工酶和蛋白质在发生肿瘤时会出现异常,并将其用于肿瘤的诊断。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1963年α-甲胎蛋白的发现为标志,人类陆续发现了大量的肿瘤抗原,包括胚胎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胰癌胚抗原等;大量糖类抗原如CA19-9、CA125等。

第四阶段为新时期,即肿瘤标志物的基因时代,自1976年首次发现第一个原癌基因src,之后许多肿瘤相关基因标志物陆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