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可以杀死癌细胞,居一针逗好了?真相是......
2019-06-18宣教部
在该视频中,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研究员陈小平称,团队研究发现肿瘤死亡率与疟疾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疟原虫对治疗癌症有帮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
该微博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网络热议,多数网友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比较震撼,毕竟只需要注入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血,然后用青蒿素控制着,一个癌症患者就痊愈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疟原虫真的能成为抗癌主力军?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有蚊虫和人两个宿主。理论上而言,疟原虫感染人体如果真的导致肿瘤消失,最可能的机理有两类:
■ 疟原虫感染激活了非特异的天然免疫通路,从而顺便杀伤癌细胞。
■ 疟原虫感染激活了特异的获得性免疫通路,本来是专门抗疟原虫,但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也意外能对抗某些癌细胞。
在演讲中,陈小平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原理,他说:“癌细胞分泌一系列的信号,让我们的免疫系统睡眠不工作。而疟原虫感染,恰好唤醒了免疫系统。”
可见,疟原虫在注入到人的身体里之后,并没有去“以毒攻毒”地攻击癌细胞,而是按照惯例地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了,那些被肿瘤细胞“迷惑”了的免疫细胞警觉起来,才会去攻击癌细胞。
因此可以形象地说,疟原虫借“刀”杀死癌细胞。
免疫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以及策略的调整,不同疗法的临床试验之前都出现过不同情况,诸如细胞因子风暴等危险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一位研究人员说:“我理解陈小平说‘只打一针’的意思是只需要感染一次就好,不是字面上说的只打一针。”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官网显示,陈小平团队与钟南山院士等团队合作,已经在多家医院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
钟南山则表示,感染疟原虫会导致病患出现周期性发烧等各类症状,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发烧太高需要控制,另外,感染疟原虫之后,病人要被特别防护,防止蚊虫叮了病人之后传染疟疾。”
在仔细了解了陈小平团队的整个研究后,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也提出了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视频中陈小平提到,哪里多疟疾,哪里就少肿瘤死亡。王东林表示,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低,只是一种流行病学现象,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不能确定,可能有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耦合现象或者假象。
癌症的发病率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人种、年龄、环境因素等,仅简单地根据疟疾发病率与癌症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就得出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和严谨。
其次,陈小平团队是否深入过非洲调查或有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癌症死亡率是否只是跟疟疾的发病率相关呢?
目前,陈小平团队所得出的结论主要来自于十多年的小鼠模型研究。
一方面,目前荷瘤小鼠模型用的多是裸鼠或免疫缺陷小鼠,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很难建立荷瘤鼠模型,在此基础上感染疟原虫来激活鼠的免疫功能存在疑问。
另一方面,尽管陈小平团队公布原虫感染的确显著延长了荷瘤小鼠的寿命,但相关研究报道不多。
另外,从视频中得知,目前共有30多例病人接受了治疗,而视频中公布的也只有10例,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
王东林表示,暂且不说这个临床研究的开展是否过于仓促,是否符合伦理原则,仅根据没有公开发表的少数几个个例治疗结果就宣布疟原虫可以治愈癌症,并通过自媒体广泛宣传和传播,可能误导广大肿瘤病人,欠严谨。
演讲中陈小平称,只需要注入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血,再利用青蒿素把疟原虫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难道这样就真的安全了吗?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3大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全球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有2.16亿新发病例,约44.5万人死于疟疾。
虽然我国疟疾流行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至今仍未完全摆脱疟疾的威胁。
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虽然日常生活中蚊子大部分是伊蚊、花蚊,并不是传播疟疾的按蚊,但是如何保证不会遇到按蚊呢?如果注入之后感染了疟疾,随之会传染给更多的人,到时候还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王东林教授介绍到,通过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刺激机体免疫治疗癌症,不是现在才有的,只不过陈小平团队是用疟原虫来治疗,疗效如何还缺乏基础和临床研究有力的支撑,更大的问题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或风险。
钟南山在回应公众热议时也称,该疗法仍在实验中,尚未达到被批准条件性用药的阶段。他称,目前该项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