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4个大家最关心的癌症问题,可能嘿多答案你都不晓得……
2018-10-31宣教部
10月即将过去
2018年也将在62天后离我们而去
时光总是悄悄地
从我们的指尖溜走
生命也如树上秋叶
终将陆续凋零
任谁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今年
臧天朔、师胜杰、计春华、李大为、李咏
等名人相继因癌症去世
癌症仍然是许多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在医生日常诊治中,患者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和困惑。今天,胖熊收集了14个相关的问题,一起来看看答案。
不是,某些良性疾病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肿瘤标准物的检测意义在于动态变化,比如进行性升高则对癌症有提示意义。临床中的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临床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确定,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的确很多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可能会明显高于正常,比如:前列腺癌与PSA、肝癌与AFP等,但这属于特异性较强的癌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癌症的存在。
但对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等,往往在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时侯,就有可能已经患了癌症。
前段时间,有文章称66%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是因为基因复制中的随机差错导致的。一时间,很多人认为“66%的患癌都是运气不好”。这种说法显然不对,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导致癌症可能需要多个基因突变,而外界某些因素也是诱发基因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只要有一个突变基因的诱因是来自于外界因素,那么这种癌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可以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20%患癌几率,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戒烟限酒。
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
这是因为普通体检并未涵盖所有筛查项目,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很多人认为X光拍胸片能查肺癌,事实上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人们经常混淆健康体检与早癌筛查的性质,健康体检不能代替癌症早期筛查。前者检查的对象是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掌握人体的一般状况,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变有较好的筛查作用,但不能及时揪出早期癌症。而后者是对毫无症状的健康人群进行的医学检查,除了可以筛查早期癌症外,还会检查、评估一些增加癌症发病概率的机能变化和疾病。
癌症的筛查往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来选择,检查项目的设定更具个性化。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40岁以上的女性则注重选择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抽烟人群则应该每年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所以,存在患癌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防癌体检。
不是。早期癌症有治愈的可能,但早期癌症在手术等有效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癌症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等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
癌症不是这样,癌症的发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引起,而是自身细胞癌变导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仍没有有效的手段从细胞层面上完全清除癌症。
虽说如此,但几乎所有癌症在早期诊断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治愈率。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治愈率可以达到90%,但一旦进入中晚期,生存率大幅下降,只有30%左右了。
不是。甲状腺癌与遗传、头颈部辐射、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因素有关。目前无确切证据证明碘摄入过多导致甲状腺癌,且常规饮食中摄入的碘含量不足以导致碘摄入异常增多。补碘的益处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风险。当前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是因为筛查手段更精准。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复杂多样,大部分肿瘤细胞一旦生成就有不断增殖的趋势,但肿瘤的自然消退现象也被观察到。
导致肿瘤消退的原因可能包括某些因素激发了人体的自然抗肿瘤能力即自身的免疫功能。某些肿瘤负荷极小的癌症,如胃的“一点癌”,内镜活检确诊为癌症,但手术标本连续切片未见肿瘤细胞,即行检查时已切除肿瘤,所以查出肿瘤来后,肿瘤就已消失。
准确的说应该是某些癌症有人群聚集倾向。癌症并不具有传染性,只不过,可能因为夫妻两个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类似,所以会增加患上同一种癌症的几率,比如说肺癌、肠癌、肝癌。
如果夫妻一方有经常吸烟的习惯,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两个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有可能增加夫妻双方患上肺癌的几率。
夫妻两个人在饮食习惯以及饮食规律上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说夫妻两个人都喜欢吃口味较重的食物,那么在这样的影响下,两个人都有可能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
我们知道乙肝是一种传染病。部分乙肝患者可以发展成肝癌。如果夫妻一方有乙肝,那么另一方也有可能会传染上乙肝,也会增加夫妻双方患上肝癌的风险。
肿瘤病人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从而减少营养摄入。更有甚者,希望通过饥饿去饿死肿瘤。
国际权威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
不给营养,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饿死的只能是病人本人,而不是肿瘤细胞。
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生肿瘤,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营养支持应该成为肿瘤病人的基本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吃饭既不能过饱、也不能过少,七、八分饱最好。
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与辐射“亲密接触”,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都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射线的辐照。
而在X线、CT、PET/CT等医学检查中,辐射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和尽可能少的范围之内,和坐一次飞机的辐射差不多。
以PET/CT为例,受检者受到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剂,其辐射剂量大约为5-10毫西弗,远远低于会对人造成损伤的剂量。此外,人体会自我修复,很快辐射影响基本完全消除了。
不能。靶向药物是针对具体靶点(肿瘤细胞上的某个促进细胞生长的蛋白质等)研制出的药物,如果没有相应靶向突变,直接使用靶向药物极有可能没有疗效。
肿瘤治疗耐药即目前使用治疗药物已不能继续控制肿瘤进展。一般会出现新的症状或体征(比如浅表淋巴结进行性增大等)或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肿瘤进展。
何时更换治疗方案一般根据肿瘤进展速度及自身机体能否耐受其它治疗方案。一般身体状况差的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疗缓慢进展时可以选择继续原靶向药物治疗。
如果肿瘤出现新的淋巴结转移,那么会认为疾病进展,治疗疗效不佳。或者通过局部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时,局部肿瘤控制但其余部位肿瘤未得到有效治疗而进展。
目前无确切证据证明怀孕直接导致了乳腺癌的复发及转移。
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在综合治疗完成以后去生育的话不仅不会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可以改善总的生存质量。这是孩子带给母亲的福音!
但可以生育并不代表生育没有禁忌。为保障乳腺癌患者自身与胎儿的安全,最好在月经规律、各项身体机能良好的基础上,和主诊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佳的受孕时间。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大家:要!肯定要!绝对要!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可能性,所以对肿瘤的治疗是艰巨的、长期的。
肿瘤病人接受治疗后,还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监测。根据疾病的不同,随访时间略有差异,但一般每3个月或者半年一次,5年以后可1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