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核医学专委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核医学前沿技术与转化医学论坛圆满召开
2025-03-17核医学科
为推动核医学前沿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转化,3月15日,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专委会、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精心承办的“临床核医学专委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核医学前沿技术与转化医学论坛——精准诊疗·跨界融合”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总结分子影像、靶向诊疗等领域的年度成果,彰显核医学以科技之力践行肿瘤精准防治的“生命至上”理念。作为肿瘤诊疗的“侦察兵”,核医学坚持“让每束粒子成为希望坐标”的使命,汇聚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共绘精准医疗发展蓝图。
本次会议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晓良主持,他首先对远道而来拨冗莅临的外地专家及重庆地区参会嘉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与衷心感谢!本次论坛的召开,得益于各位专家及与会嘉宾的鼎力襄助与积极参与,展现了业界同仁对临床核医学发展的热切关注与深厚期望。陈晓良主委指出,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专委会在协会正确的领导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未来,将继续以实干担当、践行使命,为重庆及西部地区核医学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部部长、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办主任黄渐青为大会开幕致辞。他表示,本次大会主题是精准诊疗·跨界融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为促进学科交流和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学术会议平台,广纳真知灼见,为核医学的发展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
重庆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黄定德主委致辞。他指出,近几年来核医学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核医学发展在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临床服务能力是核医学从业者值得深思和重视的问题。本次会议不仅有科学基础研究报告,也有临床和前沿发展报告,不同领域专家通过学术交流跨界融合实现共同进步,也让重庆核医学人有一次深入学习交流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委李方主委致辞。他表示,随着分子影像技术、放射性靶向治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核医学在肿瘤诊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重庆作为西部医学高地,始终走在核医学创新发展的前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在徐波院长的带领下,以精准诊疗为核心,通过融合多模态影像与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肿瘤诊断精准度,并在产学研协作中突破放射性药物研发及国产高端核医学装备技术,为行业树立创新发展标杆;李少林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深耕不辍,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会议以“精准诊疗”为主题,聚焦核医学装备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临床转化应用等热点领域,必将助力于核医学在重庆及西部地区的肿瘤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致辞。徐波院长表示,本次会议的“精准诊疗·跨界融合”主题是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典范,各位专家的多元视角和学术交流能激发出精彩的火花,推动更多的合作。核医学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新对于肿瘤患者的诊疗是非常大的福音,有助于人民生命健康生活水平的提升,我院目标是建设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我院核医学科设备先进,未来在新院区也将会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期待在今天的学术会议上有更多高水平交流,让核医学临床研究的创新点能够转化成我们为患者服务的治疗点,也希望借此机会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自我,收获成果。
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霍力教授作《核医学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报告;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教授作《精准医疗新引擎—医用同位素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报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志教授作《HER2 PET探针研究及应用进展》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小华教授作《前列腺癌靶向PSMA核素诊疗一体化进展》报告;清华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员副院长刘亚强教授作《SPECT/CT技术新进展》报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跃教授作《核医学诊疗一体化临床转化进展》报告;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刘宁教授作《医用α核素的加速器制备及药物的研发》报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程震教授作《放射性药物创新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主任王凡教授作《核医学分子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精准诊治》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张俊波教授作《新型SPECT肿瘤分子探针的创制和临床转化》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登峰教授作《浅谈放射性药物研发》报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邴志桐教授作《人工智能赋能放射性药物研发:新型核素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耿建华教授作《核医学放射防护标准解读》报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浩教授作《脑肿瘤PET分子影像的临床应用》报告。
报告现场,核医学前沿论坛呈现学术盛宴,业界专家系统性展示了分子影像技术、放射性药物研发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多学科专家通过案例剖析与前瞻推演,激发参会者对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通过理论解析与创新思维的双向赋能,为核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核医学资深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盛祖教授、中国核医学资深专家、重庆医科大学李少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春林教授、南京全景医学诊断中心马云川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姚稚明副主委、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李昕主委、福建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缪蔚冰主委、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肖红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庞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党委副书记程刚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核医学科主任王毅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蔡亮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青教授等省内外专家参与主持及点评环节,凭借渊博的学识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报告内容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他们既精准提炼出科研成果的核心价值,又提出极具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听众奉献了深刻睿智的学术指导。
精彩绝伦的专家报告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八个国家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次举办了核医学住培医师文献分享比赛。经过8位选手精彩的演讲,通过文献研读与观点交锋,深化住培医师对前沿理论的理解,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与科研转化能力,实现从"知识积累"到"临床创新"的跨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庞华教授为此次核医学住培医师文献分享比赛进行总结和颁奖,本次比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以学为用”,为住培医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提高了住培医师的专业知识、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本次文献分享比赛对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将传统单向教学转化为"学习-实践-反思"的闭环培养体系,为核医学领域储备兼具临床素养与科研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晓良教授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报告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分子探针研发、临床转化医学三个部分,构建了“产学研医”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交叉应用、建立了临床实践驱动的研究质量提升机制。此外,重庆市首届核医学住培医师文献分享比赛的创设,为规培医师搭建了科研思维训练与临床能力转化的重要平台。本次年会成功搭建多维度学术交流平台,深化核医学跨领域协作,打通产学研转化通路。依托会议凝聚的创新势能,持续推动精准医疗发展,为西部地区健康事业注入革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