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肿瘤内分泌进展研讨会医护对话论坛成功举办
2020-10-26内分泌肾病内科
为提高重庆市肿瘤内分泌相关疾病临床诊治和学术水平,交流内分泌与肿瘤的最新防治进展,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承办2020年重庆肿瘤内分泌进展研讨会于10月24日成功举办。大会设肿瘤内分泌医护对话论坛,吸引国内医疗、护理专家学者近百余人参加,广泛交流学科新理念、新成果,探讨医护协作新模式、新方向。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照莉做开幕致辞,表示此次会议为医护共同探讨肿瘤内分泌相关疾病搭建了交流和协作的平台,有利于医护资源共享共进、促进学科发展,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上,来自肿瘤、内分泌糖尿病及其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就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话题展开精彩讲座,分享案例可操作性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蒲丹岚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VC)全方位管理流程为线索,揭示DMVC管理要点及盲区。指出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贯穿糖尿病始终,但不能完全阻止DMVC发生发展,需重视微血管剩留风险,尽早启动保护微血管治疗。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邓本敏对疼痛发病机制、分类及现状进行多维度分析,针对当前疼痛管理规范展开详细解读,并分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癌痛管理实践案例,介绍了医院如何从优化组织管理、规范疼痛评估量表、加强健康宣教、定期随访、管理系统信息化等方面建立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锡丽教授对慢病及运动治疗概念进行具体阐释,形象地介绍在怎样运用科学有效的运动治疗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病康复管理提供支持。并提供国内慢性病运动治疗困境,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需从医护人员意识观念改变、运动治疗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运动前风险评估规范建立等多方面出发。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先利护士长讲述了甲状腺结节病因分类及鉴别诊断,介绍了细针穿刺活检术这一甲状腺结节诊断最佳方法的临床应用,对微波消融治疗原理及全程护理管理规范展开详细讲述,并运用案例分享的形式生动阐述了两种诊疗项目的应用成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白璐教授密切联系临床工作,讲解了Addison病的病理学形态、诊断标准及相互之间鉴别诊断难点等知识点,对一般治疗、激素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治疗、病因治疗、其他治疗五大治疗要点进行了深入讲解。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蒋娟护士长讨论了中国糖尿病现状,及有限的医疗资源与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而提出在大数据医学新时代背景下,临床中智能化系统参与诊疗过程的必要性和糖尿病患者的智能化管理流程。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吴绮楠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从药理学性质、治疗方案制定、患者个体化选择等角度讲述了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疗方案中的运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李钶主任讲解了甲状腺癌患者管理的机制以及治疗的新思路,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抑制治疗提出独到见解。
重庆医科大学冉明会教授重点介绍了医学论文写作时在复杂的统计方法模型和繁多的统计工具中如何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讲课内容详实,娓娓道来,对广大医护人员的学术实践大有裨益。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邓武权主任针对SGLT2i的CVOT之旅与T2DM治疗的革新之路进行讲解,说明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与诊疗观念的改变,诊疗方案在不同时代的选择原则,并对诊疗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副主任李俊介绍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运用前沿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揭示了肿瘤的本质。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部刘芳容主任、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张艳琳护士长、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先利护士长等专家主持和点评。
本次肿瘤内分泌医护对话论坛涵盖疾病管理、诊疗术式、科研进展诸多方面,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团结广大医护工作者,营造和谐有序的医护协作环境,推广先进技术与科研成果,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