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心脏肿瘤病学术会议

2018-05-26

    5月26日,由重庆抗癌协会主办,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专业委员会、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肿瘤心脏病学术会议于在重庆丽笙世嘉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余家医疗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首先代表医院向首个省级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的成立及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希望与兄弟医院、同行专家一道,共同为肿瘤防治事业、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抗癌协会秘书长匡毅宣布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对重庆市肿瘤医院刘海霞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表示祝贺,并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专委会的成立,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平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志仁代表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筹备组对肿瘤心脏病学目前的现状、协会成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祝贺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的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对专委会推动肿瘤心脏病学科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共同促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黄莹对专委会成立给予高度赞扬。根据十九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她分别从服务群众、科普宣传、学科建设等方面对专委会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希望通过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最终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后,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志仁、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曾春雨、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王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莹、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重庆市肿瘤医院医务部主任刘海霞就肿瘤心脏病学各个相关领域作了专题报告。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志仁作《肿瘤心脏病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     
    张志仁院长对肿瘤心脏病学国内外目前的历史及现状、学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学科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鼓励更多的肿瘤科与心内科医生的参与进来,并对接下来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提出思考、探索以及学科努力方向的建议,希望逐步取得成果。
    
    ▲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曾春雨作《肿瘤心脏病学—迎接挑战,我们能做什么?》专题报告
    曾雨春教授介绍了肿瘤患者心脏病风险的现状,阐述了肿瘤心脏病学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总结了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的心血管毒性,心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共同的危险因素,最后就心血管毒性的防治措施作了精彩的演讲。
    
    ▲ 重庆市肿瘤医院王颖作《放射性心脏损伤概况》专题报告
    王颖教授介绍了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概况、研究现状以及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预测,认为目前对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以预防为主,对放射性心脏损伤高危患者应终身随访,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心脏所受辐射剂量。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莹作《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诊治进展》专题报告
    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致死率与日俱增,刘莹教授就抗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与临床管理、预防及缓解策略、长期监测及随访作了详细的阐述。
    
    ▲ 重庆市肿瘤医院王东林作《肿瘤药物治疗心脏毒性的处理》专题报告
    王东林教授分别从目前肿瘤治疗最常用的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类型及发病率情况进行讲解,并对心脏毒性的定义及处理、监测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重庆市肿瘤医院刘海霞作《肿瘤心脏病临床大数据研究应用的思考和探索》专题报告
    刘海霞教授介绍了肿瘤心脏病学的大数据与流行病学现状、大数据研究的方法与应用,随后介绍了肿瘤心脏病学大数据研究的思考及重庆市肿瘤医院开展的相关探索及展望。刘教授认为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构建监测大数据平台及风险评估预测模型,探索肿瘤心脏病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提高肿瘤病人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医务部 刘海霞、吴志娟、李禄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