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报告】2016年长江国际肿瘤学术会议—前列腺癌分会场
2016-11-01
2016年长江国际肿瘤学术大会前列腺癌分会在渝州宾馆隆重开幕。重庆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罗宏主任致开幕辞,他表示前列腺癌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治疗逐渐走入精细化、个体化。单纯的一个科室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前列腺癌治疗。本次大会的主旨就是前列腺癌的多学科联合诊断治疗,包括病理科、放射科、影像科、泌尿外科、核医学科、内科的交汇、碰撞以达到每例前列腺癌的最优治疗方案。
首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曾浩教授讲解基于病理诊断的前列腺癌精准治疗。重点讲述了华西医院近年的前列腺癌导管内癌(IDCP)在前列腺癌中的地位与作用。IDCP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在局限性前列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病情的进展,IDC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华西医院针对IDCP做了一系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阐述了化疗、阿比特龙对IDCP的疗效,并在基因水平研究了IDCP与普通前列腺癌的不同,进一步寻找IDCP的靶向治疗位点。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陈志文教授从外科角度讲解了前列腺癌的治疗,重点是T3期及以上的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详细讲述了中叶增生、侧叶增生、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手术处理经验,以及淋巴结清扫、静脉复合体、血管神经束的处理技巧。
来自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伟教授讲述了前列腺的化疗经验,化疗在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有重要作用,对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可让患者获得生存获益。
重庆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罗宏主任做了“前列腺癌主动监测思考”的大会发言。前列腺癌主动监测是针对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低危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长时间病情无进展,所以可以在医生严格、规律的监测下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在监测期间内出现病情进展再采取进一步治疗。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均开展困难,重庆市肿瘤医院从2014至今有14例开展了前列腺癌规范的主动监测并严格随访,结果显示确实有部分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不需任何治疗在较长时间内未出现进展,罗宏主任说: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终目标,应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这种方法,让患者“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医疗费用。但罗宏主任最后强调,主动监测并非“不治疗”,而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监护下进行,所以患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依从性,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随访计划实施才能保障治疗的安全。
第三阶段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组成的前列腺癌MDT团队进行病历讨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减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包括寡转移前列腺癌的放疗及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