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镜中心与麻醉科联合开展呼吸内镜大出血应急演练
2025-08-08普通内科
为进一步提升呼吸内镜诊疗中突发大出血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2025年8月8日,在罗玲和曾宪章两位科室主任统筹安排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医护团队联合麻醉科陈琪副主任医师、杨亚军主治医师成功开展气道大出血应急演练。本次演练以模拟临床真实场景为核心,通过规范化流程操作与跨科室协同配合,全面检验了无痛支气管诊疗团队对危急重症的快速响应与处置水平,为保障患者诊疗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实战模拟:还原危急场景,检验应急能力
演练以“支气管镜下左主支气管电圈套器套取肿物后,镜身挤过,出现大量浓痰,持续吸引后出现大出血”为模拟场景:患者术中突发气道内活动性出血,短时间内出血量达200ml,随即出现血氧饱和度骤降至60%,病情危急。
演练启动后,呼吸内镜中心医师立即保持内镜在位以维持气道通路,同步启动“大出血应急预案”;护士迅速建立双静脉通路,连接负压吸引器清除积血,备好气管插管用物;麻醉科医师第一时间评估气道风险并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等设备,做好气道保护与呼吸支持准备。立即请血管介入和胸外科、ICU多学科会诊,多学科团队按照“快速止血、保障通气、维持循环”原则,有序实施冰生理盐水凝血酶散局部止血、垂体后叶注射液静脉滴入,患侧卧位引流、静脉扩容、球囊压迫止血等措施,最终患者出血得到控制,生命体征逐步平稳,演练按规范流程完成。
协作亮点:多学科联动高效,处置流程规范
本次演练凸显三大优势:
响应迅速,分工明确。从发现出血到启动预案仅用时2分钟,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内镜医师专注精准止血,护士保障通路与监测,麻醉医师把控气道安全,形成“各司其职、无缝衔接”的处置链条。
技术规范,措施精准。严格遵循《呼吸内镜诊疗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局部止血药物剂量、吸引压力调节、体位引流等操作均符合临床标准,确保治疗措施科学有效。
跨科协同,机制顺畅。呼吸内镜中心与麻醉科提前明确联络机制,演练中信息传递高效(如出血量、生命体征、检验需求实时同步),为危急时刻的高效处置提供制度保障。
以练促防:复盘总结提质,筑牢安全底线
演练后,两科室联合召开复盘会,针对“气管插管位置的应急处理”等细节进行讨论,明确改进措施:一是强化急救设备日常维护,插管用物放置在固定一个地方,以便及时拿取;备用双腔气管插管,保障气道通气;二是定期开展多学科联合培训,通过情景模拟强化团队对大出血规范化流程处理的掌握。
此次联合演练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更提升了多学科团队在危急情况下的协作能力与应急素养。未来,将持续以“实战化演练”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多学科协作应急培训,不断优化诊疗安全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呼吸内镜中心将进一步规范呼吸介入技术操作,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