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网】世界淋巴瘤日:淋巴瘤发病爱扎堆儿

2017-09-15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目前淋巴瘤是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名新发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在我国淋巴肿瘤每年新发患者大约8.4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淋巴瘤症状全身都会有
    淋巴组织遍布全身,自然淋巴肿瘤也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并不是只有脖子、锁骨等部位摸到肿块才要排查淋巴瘤。其实,淋巴肿瘤是有全身表现的,医生们将其称为B症状,主要有发热、消瘦、盗汗等。
    只是这些B症状,在淋巴瘤患者身上又有不同表现。比如,淋巴瘤患者的发热通常在38度左右,经常在每日的午后或是下午发烧,不像普通的发烧会一直烧下去,可能喝点热水患者的体温就能自动恢复正常了。
    对于消瘦,主要是指体重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一般是六个月内下降原来体重的10%;有的患者还会出皮肤瘙痒,局灶痛痒多发于病变的淋巴结引流的区域,全身性痛痒大多发生于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病例,这些症状都没有特异性。
    在此要强调的是脖子上的肿块,如果是无痛的,并且持续增加,不活动,尤其是经B超检查发现肿块是等大的,比如2.8*2.8厘米、3.0*3.0厘米这样的肿大淋巴结相对高危。相反,触摸到的肿块是椭圆性,一碰是活动的而且有疼痛感,则可能是良性增生或慢性炎症的肿大淋巴结。
    \
    淋巴瘤爱扎堆儿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有多人患过此病,可能表明家族成员的基因中存在特殊的遗传学异常,也有可能是几人曾经遭遇同样的病毒感染,导致后来发病。
    重庆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项颖介绍,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从儿童到老人都可能发生淋巴系统的肿瘤。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恶性淋巴瘤属于一大类不同病理类型或亚型淋巴瘤的总称,不同的病理类型偏好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某些类型的淋巴瘤而言,可能对年纪比较轻的人影响相比较而言更大,正是它的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癌高危人群。
    对于淋巴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项颖说,与环境污染的加重、长期接触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工作压力大、过于紧张和劳累等有一定关系。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会给病毒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诱发淋巴瘤。
    非绝症,半数以上能治愈
    虽有“恶性”之名,但淋巴瘤并非我们所想的是无可救药的绝症,它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幸运”的肿瘤。早期发现,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可能治愈,而霍奇金淋巴瘤大约有80%~85%能被治愈。
    我国大部分淋巴瘤都属于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要低于霍奇金淋巴瘤。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患的癌症类型,但我们可以,也应该决定患癌后能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能好好的活多久。尽早发现加规范诊疗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运用得当,想打败淋巴瘤,甚至说任何一种癌症都有胜算的可能。怕的就是有了症状不在意,等到发现是“晚期”,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好好诊疗,屈服,投降于癌症,自然就放弃了“生、活”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jksb.com.cn/html/news/headlines/2017/0915/11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