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雌激素莫乱用 小心子宫内膜癌找上门

2015-12-14

    
    
            11月底,原央视主持人方静病逝,享年44岁,亲属治丧小组发布讣告:“我们的亲人方静于2015年11月18日上午10点26分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消息一经公布,众多她的生前好友和媒体同仁、明星等纷纷在网上表达了悼念之情。而癌症对女性健康的危害,也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癌症是女性的头号杀手,尤其是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女性身体的两个部位最容易感染癌症——那就是乳房和生殖器。而在女性生殖器癌症上,子宫内膜癌,目前是发病率排名前列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     
    
            上期我们了解了宫颈癌。本期,我们邀请到重庆市肿瘤医院名医王冬,她将为我们详细讲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预防、症状、诊断、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子宫内膜癌 八成为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 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30%。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目前,医学界认为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两种发病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80%-90%。这种类型的患者,年龄相对比较年轻,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或复杂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另一种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10%-20%,年龄相对比较老年,其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属于子宫内膜癌常见类型,其发生与雌激素相关。临床上常见于无排卵性疾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患者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     
    
            高危人群 三类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人群,没生过孩子的女性,年轻的无排卵的女性,还有卵巢有分泌雌激素功能肿瘤的女性,同时也包括长期接触较高雌激素含量的食物或药物的女性,有这些因素的女性朋友,都应该是密切监测的对象,建议定期(每年)进行筛查。     
    
            子宫内膜癌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不能预防其发生,因此,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对绝经后出血,更年期月经紊乱应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年轻妇女月经紊乱治疗无效者,亦应及时做B超检查和子宫内膜检查。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对已证实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者,根据患者情况宜行全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并监测病情变化。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原文链接:http://epaper.cqcb.com/html/2015-12/10/content_188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