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世界免疫周:接种HPV疫苗不代表一定不得宫颈癌
2015-04-24

新华网重庆频道4月23日电 4月24日-30日是世界免疫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弥合免疫差距”。据WHO估计,免疫接种能让每年200万至300万人避免因宫颈癌、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死亡。近年来, “到香港打HPV疫苗”的风潮正在各地悄然流行,不少女性认为“打完疫苗就再也不用担心宫颈癌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副主任唐郢介绍, HPV疫苗的防护效果有被高估的成分,打完疫苗未必就能高枕无忧,仍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接种疫苗 HPV感染率可减少98%
据唐郢介绍,有关研究显示,未感染女性在接种疫苗后,HPV感染率可减少9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生率减少97%,宫颈腺原位癌发生率减少100%。同时疫苗还可能对其它引起宫颈癌的不那么常见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类型提供一些交叉防护。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已经成功研制出3种HPV预防性疫苗:针对HPV6/11 /16/18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以及最新的针对HPV6/11/16/18/31/32/45/52/58九价疫苗。目前HPV疫苗已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并纳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免疫计划。中国大陆地区尚在进行有关HPV疫苗的临床试验,也还未引入HPV预防性疫苗,因此内地女性热衷到港澳地区打宫颈癌疫苗。
最宜接种年龄:11—12岁
对于宫颈癌疫苗什么年龄接种最好?唐郢介绍说,因性行为是HP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HPV疫苗推荐在首次发生性行为前的少女中进行接种,WHO建议能获得宫颈癌疫苗保护的人群年龄为9—26岁,最适宜接种年龄为11—12岁。
然而不少国家、地区对宫颈癌疫苗的接种时间进行了放宽。香港卫生署于2010年将四价宫颈癌疫苗的适用年龄由9—25岁放宽至9—45岁;澳大利亚FDA也已将疫苗的适用年龄放宽至45岁。一次完整宫颈癌疫苗接种要分三次注射,接种者需要在6个月内注射完毕。也就是说接种者要在注射第一针后的第1-2个月和第6个月再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接种上之后一生就不用再打。和其他疫苗一样,宫颈癌疫苗在注射之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局部的红肿、发烧等症状,这些都是注射疫苗后的正常现象,过几天就会消失的。
即使打了疫苗 也需定期筛查
注射宫颈癌疫苗后可以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当以后遭遇HPV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HPV,那是不是意味着接种宫颈癌疫苗后就不会患宫颈癌?唐郢说,HPV预防性疫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一级预防措施,但并不意味着接种疫苗的女性未来就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据唐郢介绍,目前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型,而研究发现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就有十几种,其它原因引起的宫颈癌仍有约30%。同时由于东西方人种不同,遭受HPV侵袭的类型也不一定相同,由西方研制的疫苗是否适合在中国使用尚待临床数据的验证。所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认为女性即使接种疫苗,也需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原文链接: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4/23/c_1115066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