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记吴桂英委员 ——仁心常驻医者情
2015-01-19

重庆市台联副会长、重庆肿瘤研究所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桂英委员个头不高,说话轻声细语,给人温和、亲切的感觉,与她的交谈十分轻松、愉快。
医者,治病救人为主
“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吴桂英如此诠释自己做医生的感受。
1987年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26年来,吴桂英一直坚守在医疗一线,先后在儿科、急诊科、核医学科、肿瘤内科、内科等岗位工作。她热爱医生职业,无论在哪个科室,她都认真对待,努力工作。在急诊科,她经常随120急救车出诊抢救,不管是白天深夜,也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电话一响,背上急救箱就出发。人手不够时,她和护士一道抬病人,既当医生又兼护工。一次深夜出诊,她不幸跌倒,就此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就是普通的咳嗽,都可能有10多种病因,必须认真观察,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吴桂英曾经收治了一个发烧病人,入院前已在其他医院治疗了10多天,但血象仍然很高,凭经验吴桂英觉得不能简单地以退烧治疗。通过望闻叩诊,发现其肺部有细小的干鸣音,建议作肺部CT检查,结果证实该患者下肺背侧大量痰液不完全堵塞,造成支气管狭窄、肺部感染。经过抗炎、肺部灌洗等对症治疗,很快痊愈出院。
多年的医疗实践,使吴桂英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面对病人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有限的医疗手段,她常常感到无奈。为此,她积极开展医学研究,刻苦钻研新的医学知识,先后撰写了《爱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氧中毒及其防治研究进展》等十多篇论文在《中国药业》、《重庆医学》等刊物上发表。
仁者,心理治疗为先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但是,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医生除了全身心地为他们治病外,还需要与他们沟通,只有将医生的诊断结论、治疗方案等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才能让病人和家属理解、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早期,可以说心理治疗胜过药物治疗。”
医者,除了开处方,动手术外,还应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特别是那些困难的病患。吴桂英委员告诉笔者一个实例, 不久前,一位50多岁的退休司机患上双下肢慢性动脉炎、重度低蛋白血症,身感乏力,全身浮肿,下肢尤为明显。该病诊断清楚,治疗方案明了,但因该患者家庭贫困,无钱输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吴桂英从病人实际出发,开出了一张特殊的“鸡蛋药方”,鼓励病人以饮食调节为主,通过改善营养,达到治疗目的,并用自己多年前产后大出血,血色素低至4.5克,就是靠吃鸡蛋恢复的实例说服患者。经过吴桂英耐心的说服,病人接受了这个不吃药的方案,每天坚持吃9个鸡蛋,20多天后,其低蛋白血症完全纠正,康复出院。
委员,社会责任为重
吴桂英是一位好医生,也是一位称职的政协委员和台联成员。她积极参加市政协和沙区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深入调研,先后撰写了关注残疾人、切实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关于严禁医保定点药店摆放日用品和主副食品等提案;她提出的“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整治街头露天烧烤”、“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务人员应享有公务员待遇”2条社情民意被重庆市政协和全国政协采用。多次被评为沙坪坝区优秀政协委员和提案、社情民意先进个人。
作为市台联副会长和沙区台联会长,吴桂英充分发挥台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台联会成员积极开展两岸民间交流、沟通,通过各种形式向在台亲人介绍大陆的变化和发展,用亲情、乡情联络两岸同胞,增强了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为台胞、台属、去台人员和定居老兵服好务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区台联要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吴桂英这样看待自己刚接手不久的区台联会长工作。
“当医生是自己分内工作和责任;当政协委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要争取把这两份工作都做好,为社会多尽一份力,多做一点贡献。”吴桂英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