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肿瘤专家谈乳房养护系列报道
2013-05-25
连日来,安吉丽娜·朱莉切除双侧乳腺预防乳腺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山城,粉丝们关注偶像的形象和健康;医生们在讨论她的手术是否明智;更多的是女性朋友们开始担心,在乳腺癌已经位居女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位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预防和保护自己?
《养 生周刊》特别报道组从市内部分医院了解到,自5月13日朱莉自爆切乳以来,已有不少女性到医院咨询,希望效仿进行类似手术。而某美容养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 者,原本一周才做不到十个乳房保养,现在每天都要做五六个。不过,乳腺肿瘤专家提醒广大女性,切乳手术仅适宜于特定人群,并非预防乳腺癌的唯一手段,广大 女性朋友勿盲目效仿。
1、饮酒
2、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
3、第一次足月妊娠年龄大于30岁
4、从未进行过母乳喂养
5、无足月妊娠
6、绝经后肥胖/成年期体重增加
7、一级亲属患乳腺癌
8、个人子宫内膜、卵巢及结肠癌病史
9、近期、长期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病史
1、口服避孕药
自测:存在以上一个或几个因素者,患乳腺癌风险将增加1.1-2倍。
专家解读
据重庆市乳腺疾病治疗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有李女士这样疑问的人还不在少数,国内也有这样相似的案例。该中心主任医师杨家祥告诉《养生周刊》记者,几年前,他曾为一名患多发性乳腺包块的女性做隆胸手术,同时为她切除了病变的乳腺组织。
杨家祥介绍,该女子在3年时间里一共接受了4次乳房包块切除手术,多次手术让她一侧乳房局部不平整,乳房上的疤痕让自己和丈夫不忍目睹。于是,她要求医生切 除所有剩余病变腺体后进行隆胸手术。假体隆胸手术前切除剩余的病变乳腺腺体,手术修复了她一侧乳房局部的凹凸不平整,还令她的乳房更加丰挺。
切除乳腺后会丧失哺乳功能
杨家祥告诉记者,乳腺切除手术一般只摘除乳腺腺体,将乳房的皮肤、乳头、乳晕保留,之后再利用自身组织或假体植入其中,术后从外观上看不会存在差别,但会失去哺乳功能。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不适宜做这类手术。
杨家祥称,朱莉的手术是分期进行的,由于术前朱莉的乳房比较大,乳腺腺体比较多,医生在一次性切除乳腺后无法放入与切除腺体相同体积的假体,所以手术需要分 次进行。医生在第一次手术时需要保留一部分腺体,然后在胸大肌下放置一个类似水囊的扩张器,以此扩张胸大肌。扩张一段时间后,取出扩张器,切除剩余腺体, 在胸大肌下放入假体就可以了。“对于亚洲女性而言,由于胸部没有欧美人士那么大,因此只需要切除乳腺之后,直接放入假体即可。”
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才需做基因检测
安吉丽娜·朱莉接受基因测试后决定切除乳腺防癌,专业抗癌人士虽然称赞她做法勇敢,但也担心名人效应带动女性盲目做基因测试甚至切除乳腺。专家提醒,只有家族成员有患癌记录的女性才需要做基因测试,至于是否要切除乳腺也要慎重考虑。
重庆市乳腺疾病治疗中心主任、重庆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曾晓华在接受重庆晨报《养生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担心市民会因安吉丽娜·朱莉一事而一窝蜂地 要求做基因检测。他提醒,并非人人都需要接受基因测试,有家族病史的才需要考虑。因为检测结果难免会对人构成心理压力,因此想要接受测试者,事前要会见乳 腺外科专科医生,检查家庭病历以及进行基因咨询。
谨防非正规医院“见钱就切”
曾晓华认为,做切除乳腺手术也要慎重考 虑。他强调,女性的乳房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哺育器官,更是重要的性器官。切乳与保乳的抉策,不仅涉及到生理健康问题,还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一旦切下 就不能再生。因此,在决定接受手术前,必须要会见心理医生及专科医生,并与伴侣商量。
“去年,一对年仅20岁的同性恋小姑娘来到医院。 其中一位背着父母要求我们替她切除双侧乳腺。当时,我们感到很为难,再三劝说姑娘都不回头,我们不得不报告给医院医教部。最后以医院不准我们为其做乳腺切 除术为由,拒绝了这位姑娘的请求。没过多久,她跑到广东一家私人医院那里去切除了双侧乳腺,父母亲为之伤心不已。”曾晓华担心,目前我们国家尚未在这个领 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如果受到“朱莉效应”的影响,盲目效仿而进行预防性切乳的人会不断增多。她们如果在正规的大医院诊断,可能会得到医生的严格把关, 但如果进入条件不具备的私人医院,受到“见钱便切”的市场利益的驱动,那将是中国女性的一大灾难。
专家答疑
安吉丽娜·朱莉预防性切除乳腺之后,《养生周刊》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短信提问,切除乳 腺影不影响美观和生活?国内有没有这种手术先例?我们普通人能不能检测这种乳腺癌基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设在重庆市肿瘤医院的重庆市乳腺疾病治疗中 心,请该中心主任、博士后、主任医师曾晓华为大家做一个深度解读。
Q1:性感巨星未患癌就切除乳腺,值得吗?
曾晓 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生138万左右的乳腺癌,超过40万患者死亡。对于安吉丽娜·朱莉的这个选择,我认为她这种选择很明智。美国是一 个女性患乳腺癌几率很高的国家。据统计,一个美国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高达1/8-1/9。而BRCA1、BRCA2是目前已经明确的与乳腺癌有关的 基因,女性一旦被确认携带突变BRCA1、BRCA2基因,患乳腺癌的概率更是成倍增加。
据粗略估算,携带突变BRCA1基因的女性患 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携带突变BRCA2基因的也达到60%以上,而且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控制该基因突变。既然有如此高的发病风险,与其等发病了再治 疗,不如接受预防性乳房切除术。加上朱莉母亲的遗传,综合分析其患乳腺癌的风险为87%。通过双侧乳腺切除术,她患乳腺癌的几率已经从87%下降到不足 5%。她虽然是国际性感巨星,但付出的这个代价相对于生命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Q2:切除乳腺会不会影响外观和夫妻生活?
曾 晓华:以前对乳腺癌的乳房全切除包括乳头、乳晕、乳腺以及脂肪,只剩一层薄薄的皮肤,术后那些患者都变成了“太平公主”。而朱莉接受的是保留乳头乳晕全乳 房切除术,也就是说只切除了腺体,外观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在乳晕旁切口或者是乳腺下切口,位置就很隐匿,伤口只有三四厘米,几乎看不到。而且完全可以通过 整形来弥补,胸部不仅不会变小,而且还会因此更丰满。如果术前患者乳房下垂、乳房过小,通过乳房再造后会让外观更加漂亮。
预防性乳腺切除的唯一影响就是丧失了哺乳功能。在夫妻性生活方面,现代乳房假体材料越来越先进,从外形观感和触感上完全可以满足性伴侣的需求;对于女性患者来说,由于切除乳腺会损伤神经,可能在性兴奋方面将受到一定影响。
Q3:乳腺癌在亲人中的遗传几率有多大?
曾晓华:在罹患乳腺癌的各种高危因素中,家族史是很重要的一项。在临床上,我也碰到过一些患者和安吉丽娜·朱莉一样,因为亲属中有人患了乳腺癌,比如妈妈、姐妹,就来乳腺科咨询,自己以后是不是也会得乳腺癌?
对 于这个问题,有研究表明,与没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女性相比,如果一级家属中有人患过乳腺癌,他们的家属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一级亲属包括母亲、姐 妹、女儿。而且,家属诊断乳腺癌的年龄越轻,这种风险就越高。当有一名一级亲属罹患乳腺癌时,这名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是无家族史女性的1.8倍,而当两名亲 属患乳腺癌时风险则增高为3倍,如果有三个以上亲属诊断为乳腺癌时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则升高为4倍。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概率并不高。 国外的数据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白种人、犹太人,BRCA1突变的概率约30%-40%,中国部分省市如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有病学统计调查显示直 系亲属中查出患有乳腺癌的,但这些被调查者的BRCA1突变概率只有5%-10%。
Q4:国内可以检测乳腺癌基因BRCA1、BRCA2吗?
曾 晓华:实际上BRCA1/2是两种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优良基因(称为“抑癌基因”)。但如果BRCA1/2基因发生突变,它所具有的抑制肿瘤的功能就 会受影响。有人总结携带有这种突变的人有很高的癌症易感性。研究显示,该基因突变在美国人、德系犹太人、冰岛人、法裔加拿大人中比例较高,而亚裔中比例 低,这也是为什么北欧、美国等国家乳腺癌的发生率高于亚洲国家的原因。
一般认为,有过有以下五种情况特殊人群可考虑做BRCA1/2基因检测:家族中有多名年龄较小就发生乳腺癌的患者;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同一名妇女先后或同时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德系犹太人后裔;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等。
据悉,我市公立医院目前尚未能进行此基因检测,但不排除民间机构有相关基因检测设备。而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肿瘤医院等已经可以开展此项基因检测,费用在3000元左右。社会上有个别盈利性的商业机构做一次花费在4000-5000元之间。
Q5:乳腺癌可以治愈吗?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曾晓华: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早期发现,有70-80%或者更高比例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和规范的全身治疗达到治愈。
早期乳腺癌是指那些体形小于2cm,病理类型比较好,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甚至临床体检没有肿块,而通过影像学(钼靶片、彩超、MRI)发现原位癌,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几乎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10年的复发风险<5%)。<>
用全乳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钼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的乳腺癌。一般40-50岁的女性每隔一年至一年半到专业医疗机构做一次这种乳腺专科规范的查体和B超检查,做钼靶的频率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20—40岁的女性也应每2-3年检查一次,如有必要,可缩短检查间隔,但这一年龄段的钼靶X光检查应少用或不用。
(专家推荐:曾晓华,重庆市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