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位专家入选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

2020-11-24宣教科 人事科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人选名单。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周琦教授入选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副院长王颖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王维肿瘤内科主任李咏生四位专家入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重庆英才计划”是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实施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从2019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遴选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该计划共设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5个专项,今年经申报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公示,全市共401名人才、67个团队入选第二批重庆英才计划。

名家名师(医学领域)

周  琦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

人才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重庆市医学首席专家

重庆市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市肿瘤学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学术荣誉

国际妇癌联盟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学部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宫颈癌防治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CSCCP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

主要业绩

领衔的妇科肿瘤团队数十年在我国开展以宫颈癌为代表的妇科恶性肿瘤早诊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率先在西部开展难治性妇科恶性挽救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等新技术,国内率先倡导并践行多学科诊疗,担任中国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示范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妇科肿瘤临床研究示范基地负责人,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适宜卫生技术专家组成员。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新技术,确定并建立符合我国西部西部宫颈癌精准筛查体系,研发鉴定了多个新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标志物,揭示非编码RNA相关的肿瘤耐药机制,开发了卵巢癌早期预警方法,率先国内开展肿瘤遗传咨询,领衔开展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利用最佳的综合治疗平台、优秀的手术团队和高端的放射治疗设备,为难治复杂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率先提出妇科肿瘤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防治康复一体化管理惠及妇科肿瘤患者。主编修订中国妇科肿瘤诊治指南(2019版),并以主要负责人修订7部专家共识。主编和参编5部专著,近3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 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奖2项。


创新领军人才(医学领域)

王  颖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人才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术荣誉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委员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要业绩

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螺旋断层等先进放疗技术,国内先期推行NPC和肺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共识、指南4项。首建儿童肿瘤诊治中心, 开展早诊早治200例。自2003年起开展多模态影像融合, 解决靶勾画异质性, 使鼻咽癌GTV勾画精确度提高4.9%, 颅内肿瘤GTV体积误差下降3.5%。应用CT体素分析法解决小靶区勾画难题, 引入质心平移法提高靶区外扩评估精度。挖掘表面光学技术在临床中的优势, 为每位患者额外照射剂量由1.05Gy降到0.21Gy。建立膀胱形态预测模型, 使盆腔患者候诊时间减少到12分钟, 定位重复性提升至85%。建立重庆地区远程医疗系统, 为区县患者提供同质化放疗指导。发表学术论文41多篇, SCI18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地方引导项目2项, 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重庆市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攻关项目1项,重庆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曾晓华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

人才荣誉

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

学术荣誉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会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重庆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乳腺癌学组组长

重庆市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组长

主要业绩

带领团队每年诊治新发乳腺癌手术台次1000余台,建立最早一批高水平规范化的MDT团队,每年开展MDT讨论100余例;开展成熟的多种影像技术引导下定位活检;拓展乳房重建技术,整形修复术在重庆市前列;建成重庆市最大静脉港植入基地;成立西部乳腺肿瘤专科联盟、乳腺癌学组、乳腺癌诊疗专家组;建立规范的乳腺癌随访系统。

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获国家专利13项。担任《重庆医学杂志》《实用癌症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委。 获省部级、厅局级、院级课题项目共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


王  维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

人才荣誉

国医大师金世元学术经验继承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配富学术经验传承继承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朱丹学术经验传承继承人

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学术荣誉

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专家组成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肝癌临床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病学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委会肝癌临床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主要业绩

创新性提出中医“六位一体”肿瘤全程管理整合模式,已被《临床肿瘤康复》等权威著作收录,并在国内示范推广,在62家医疗单位推广运用。主编或参编《肿瘤防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医“六位一体”整合模式》《中医内科学·肿瘤分册》《临床肿瘤康复》《食管癌临床康复》《康复医学》等学术专著及教材9部。带领团队开发中医肿瘤防治新技术16项,其中7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主持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SCI、CSCD等学术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重要报告100余次,两次受邀美国整合肿瘤医学会(SIO)大会发言。

在西南地区率先成立中医肿瘤人工智能信息创新研究团队,在人体中医肿瘤体质智能辨识与精准干预理论技术方面取得初步成果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该创新研究团队的建设为突破中医肿瘤智能化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建立国内中医肿瘤人工智能信息化研究高地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领域)

李咏生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人才荣誉

国家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肿瘤免疫代谢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代谢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免疫学会代谢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免疫学家协会AAI、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欧洲肿瘤免疫协会EATI会员

学术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重庆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等15项课题。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mmunity、Ann Rheum Dis、Sci Adv、Nat Commun、STTT、J Hematol Oncol、Cancer Res、Theranostic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篇,累计影响因子(IF)大于300,IF>10的论文6篇,IF>5的论文24篇,被引用>3000次,多篇论文被F1000收录。受STTT、J Hematol Oncol、CDD、Theranostics、J Mol Med等著名杂志邀请撰写综述10次,主编发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专题《Metabolism of Cancer Cells and Immune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目前正在主编Springer Nature的英文著作《Lipid Metabolism in Tumor Immunity》。

五年来应邀参加中国肿瘤学大会年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Lipidall国际脂代谢论坛、AACR年会、Experi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15次,担任大会主席、秘书长或专题主持人10次,并作为大会主席主办“哈佛医学院归国学者论坛”2次。

入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重庆市免疫学会优秀论文奖等。